智媒时代,我们该如何阅读

2023-04-22 16:25:13 来源:中工网 分享到:

原标题:智媒时代,我们该如何阅读

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,在互联网时代,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、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。而短视频作为一种新颖的资讯传播方式,受到人们追捧。

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《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,截至去年底,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为10.40亿,其中,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.12亿。


【资料图】

智媒终端,在为人们随时随地提供可能的资讯服务的同时,也让人们阅读的移动性与碎片化趋势愈益明显。那么,在智媒时代,我们不得不直面如下问题:刷看短视频,是否能够给我们提供足够的资讯、全新的视野和全部的知识,它有能力取代传统的读书求知方式吗?在当下,我们应如何理性认知短视频与信息时代生活的关系?在当前这个短视频方兴未艾的时代,我们应该如何将阅读进行下去?

在智媒时代,短视频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思考和阅读方式。时下一些读书类短视频盛行,可以将文学作品转化成视频形式,以生动、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用户,让用户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文学作品。对于年轻一代读者来说,视频化的内容更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文学作品。

那么我们是否就能够得出结论,书籍这种冗长低效的知识载体,迟早会退出历史舞台,最终被短视频或更新的智能技术所取代呢?就目前来说,事实并非如此。智能媒体的便捷性、互动性、个性化特征给人们带来阅读方式革新的同时,也使得全民阅读面临着“信息茧房”“算法偏见”“回音室效应”的挑战。对此,各界看法不一。

有人认为短视频形式灵活、趣味性强、普及度高,节省了冗长的阅读时间,可以高效率地满足用户的认知需求,因此对读书类短视频趋之若鹜,成为“忠粉”;有人呼吁“不要把阅读固化到某种媒介形态上”,欣然接受短视频对于阅读的改变,强调“视频直播也是一种阅读”。一些批评者认为,短视频是由资本锤炼并试图诱惑我们沉迷于消费的手段,读书类短视频是以“读书”之名行“娱乐”之实,算不上阅读;更有批评者直接将短视频归类为“精神鸦片”,认为长期刷短视频会剥夺人的注意力和耐心,并且有成瘾性,忧心于“它将逐渐改变我们的大脑”,导致人们的阅读能力下降。可见,短视频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、提升阅读体验、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,也隐含着一定程度的风险与挑战。

“阅读”这个词语,拆解开来就是“阅——浏览”和“读——识别”两个关键行动。“阅读”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、认识世界、发展思维,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。“阅读”的本质就是从“视觉材料”中获取知识。在智媒时代,多种类型的媒介可以更有效地传播各类信息和资讯,而媒介的双刃剑在于,它一方面促进了信息的传播,一方面又将信息包裹起来,穿上了不同款式的“衣服”。例如,同样是《流浪地球》,读书的人看它的世界观、故事情节和文采,看电影的人看它的视觉效果、演员,看《3分钟看完流浪地球》短视频的人,只能大致知晓它的简介和结局。三种不同的媒介带来的是三种全然不同的效果,其中的深度和价值自然也不一样。

今天,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无比丰富、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,在不同价值冲突、碰撞与博弈的过程中,要增强文化认同,构建价值共识,必然要慎思明辨。阅读作为一种自主性极强的学习体验,一本书在思想性、文学性、哲理性上的成就也不是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所能囊括得了的,并且短视频制作门槛较低,因此在内容方面良莠不齐,视频创作者本身对知识内容的阅读理解也未必准确。

阅读意味着读者要独自开辟出一条思路,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、推理和判断能力。无论是采用何种媒介进行阅读,阅读的关键就在于保持自身冷静独立的思考,保持对媒介的辨别,保持对信息的甄别,保持不同媒介之间信息的互补。读者只有把刷短视频的被动接受,与线下读懂一本本好书的主动吸收,以及读完后的思考感悟结合起来,才能获得与作家进行“灵魂对话”的机会,才能有机会体验到“吹灭读书灯,一身都是月”的阅读境界。

全民阅读作为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备受重视。各地纷纷掀起读书热潮,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传递着全民阅读热情,全民阅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,取得了积极的现实效果。在智媒时代,相关部门应利用智能媒体,大力推进多元方式的全民阅读,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,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阅读方式的转型,避免“算法偏见”和“回音室效应”;读者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与“慎思明辨”能力,避免在多重信息流动中不加选择地被动接受“推荐”,同时努力培养自身的沉浸式阅读能力,在阅读中获得自我发现、自我积累与自我成长。(李梦瑶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热讯城建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  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