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章是《教育心理研究》专栏的第10章。前几章依次分享了恒河猴实验 、守恒实验 、阿尔伯特实验、双胞胎实验等,感兴趣的可以翻看之前的专栏。
本章带给大家的实验是一个有关人的认知的----认知失调实验。
看完这个实验你会发现,你的行为态度可以如此轻易地就被别人控制。你的大脑如此轻易地就可以被别人欺骗,以至于你会得出与客观事实完全不符的认知。
阅读正式文章前,给大家留一个问题:孩子原来不喜欢学习,现在给他奖励,是不是他就会改变态度,爱上学习呢?
【资料图】
是,还是不是?
上世纪50年代,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·费斯廷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。他认为一般情况下,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间是相互协调的;当出现不一致时,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,即认知失调,并会导致心理紧张。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、增加新的认知、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、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。
为了验证他的理论,他设计实施了一个认知失调实验。
费斯廷格招募了71名学生,告诉他们将参加一个名为“行为测量”的心理学实验。当然,实验的真正目的是对学生保密的,避免他们因为知道目的而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。
随后,这些学生被一个个带到实验室,轮流参加实验。
实验室的桌子上放的是一个装有12个线轴的托盘,要求学生用一只手从托盘里拿出线轴放到桌子上,然后再将线轴放回原处,并依次循环往复。同时,实验者拿着秒表在旁观看并记录。就这样,学生反反复复做这个实验30分钟。然后,实验者拿走托盘,又给学生一块钉有48个方栓的木板,学生的任务是按顺时针方向将每个方栓旋转90度,如此往复再做30分钟。
如果你觉得这个实验很枯燥的对话,那么你就对了,因为这个实验就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这个实验很枯燥,产生一种消极体验。
完成这些任务后,真正的实验才开始。
费斯廷格将完成任务的学生分成三组。
对其中的一组学生说,你们是A组学生,你们这组在实验前没有得到任何实验有关的信息。这个实验还有B组,对他们我们将传达这样的信息:这个实验非常有趣,而这一信息本来由一名伪装成已经参加完实验的学生告诉他们,但是那个伪装的学生来不了了,现在由你代替他传达。为了表示感谢,赠送1美元作为酬谢。
对第二组学生,说了同样的话,但是赠送20美元做酬谢。
对于第三组学生,让他们实事求是的传递信息,不用撒谎,也没有奖励。
传递完信息后,费斯廷格再对这被是学生进行访谈,谈谈他们对于实验任务的看法。
实验结果:
根据每名被试学生在最后访谈阶段所表达的对实验任务的真实感受,以11点量表进行评定,-5表示非常枯燥乏味,+5表示有趣且令人愉快。0表示任务中性,既不枯燥,也不有趣。
统计信息如下,表中列出了所有被试学生对每个问题所做回答的平均值。
其结果非常明显,相对于那些得到20美元和没有撒谎的第三组,得到1美元的被试更喜欢这些实验任务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热讯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